悠悠40年弹指一挥间,时光荏苒,青春不再,当我停下人生奔跑的脚步,蓦然回首之时,老挝情结竟然是我这一生绕不开的路,解不开的情。尽管如今我们不再笑嫣如花,小伙不再生龙活虎,然而,我们的心依然年轻,我们的血依旧沸腾。笔——尚未提起,泪——已潸然落下……。
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,一段40年前的援老故事跃然纸上,在上世纪60年代末,一支在越南屡建功勋的部队转场来到老挝丛林,劈山,开路,架桥。这是一支有着特殊使命的部队,在我的记忆里有着不少代号,五支队,301支队,901支队,援寮筑路指挥部,出国部队,还有某某信箱什么的,都是这支部队代名词。
寮国的丛山峻岭间,奔腾湄公河,骄阳暴雨下,弹片飞舞中,我们挥汗水,工程兵修路架桥千公里;我们洒热血,高炮兵抗敌护路,击落敌机显英豪;我们献生命,几百将士长眠在那里;十万精兵,十年峥嵘,为中老友谊铸就辉煌岁月。
当时在老挝筑路的环境很恶劣,天上有敌机轰炸,地上的原始森林里有着随时都可致人死命的疟疾,当年不少战士就被这得的急,死得快的疾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。我曾记得,当年一位来自河南的母亲带着4 岁还未见过父亲的儿子,在昆明等待她的丈夫前来探亲团聚。在等待的日子里,常看见母子二人快乐的笑脸。可当孩子他爸在路上紧赶慢赶7,8天后,竟然尚未见到妻儿一面,途中就被那可怕的脑性疟疾夺去了性命。
这位爸爸临终时从口袋里掏出此生唯一的照片留给妻儿,那只是一张与班长的合影,而当兵后就离开家的丈夫还没有与妻子合过影,甚至连儿子的模样都不知道, 面对着丈夫的遗体,年轻妻子抱着儿子伤心欲绝,指着丈夫的遗体对儿子说:“儿子!你不是整天喊爸爸吗?这就是你爸爸,过来看看他,叫一声爸爸,快来叫爸爸呀!……”可无论母亲怎么叫,儿子都揪着母亲的衣角躲在身后不敢上前看一眼…….
此情此景至今还历历在目。然而当部队领导问这位母亲有什么要求时,悲痛中的妻子仅说了一句“我只要两丈白布为我的丈夫披麻带孝……”三十多年过去了,也不知这家人目前过的怎样?还挺让人惦记。
这位烈士叫汪忠林,是驻指医院卫生兵, 来自四川宜宾,是当年宜宾军分区司令员的儿子,这位北方小伙高个帅气,生性活泼,业余时还爱吹竹笛,67年入伍到越南,后转场到老挝,69年在老挝护送病员到医院途中,遇到敌机轰炸而牺牲,牺牲时也就十七,八岁。其老红军的父母又毅然把女儿送到老挝,说:“我们革命了一辈子从不怕死,儿子死了还有女儿……”据说当时送女参军的情景感人致深!与之同时牺牲的一行8人都葬于此墓地。(他们牺牲的详情在“二炮八三三六”史信章的博文“援老抗美之五中有详细描述)
这路一修就是10多年,由全国各大军区派出工兵团,高炮,舟桥,汽车,步兵,医院……等,修建柏油路900公里,桥梁131座,涵洞2677个,约花费人民币5个亿,用支队长的话来说,就是用当时最大10元钞票满满铺就成的。据有关方面统计,仅6,70年代的援越援老,我国财政就花费了当时国民收入的8% .
这是由工程兵143团(733大队)修建的一座老挝最大的桥梁,楠乌江大桥 9孔,256米,历时五年,78年竣工,4月8日正式交付老方后,被命名为“中老友谊一号公路”这是当时交接大桥的庆典上“八一”电影厂的摄影师在拍摄新闻纪录片。
40年重回首,千里寻故地,老挝祭战友。与我有着同样情结的人又何止我一个,当这两年老挝对国人旅游大门打开之际,昔日的战友们就呼朋唤友,三五成群前往勐腊尚勇,老挝琅勃拉邦寻找昔日的足迹,祭拜故去的战友 ……。这是解放军8336部队(援老179大队)战友今年4月祭拜烈士的场景。并建立了8336部队网上烈士墓(网名yqj8336)
战友元石蕴在中华网建立了援寮烈士纪念馆
援寮烈士纪念馆网址
http://jidian.china.com/usermemorial.jsp?urlcode=kmyl8000ls,让不能前往的战友也能表达怀念战友的心愿。
而现任勐腊政协主席的战友看到境外几个烈士陵园年久失修,杂草丛生,就一直组织老兵们扫墓修整,并为把烈士墓搬迁回国,让亲人祭拜而努力着……。
(图中照片是2009年我们战友一行5人前往老挝祭拜烈士拍摄的照片。
然而一年之后,云南阳光道桥公司斥资百多万,将两个在老挝的荒芜,破损了40多年的烈士陵园修缮了一新,告慰了烈士的在天之灵,抚慰了烈属的心老兵的情,阳光照亮了烈士陵园。我们十万援老将士向阳光致敬!将阳光铭刻在心!
我们十万援老将士向阳光致敬!将阳光铭刻在心!
40年后的今天,我们不要忘记在老挝战斗过,修过路的人们;还有那些为修路长眠于异国它乡,至今仍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弟兄们,为修路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
我们永远记住为援老修路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!
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